中国电建50亿海外矿权落地,铝土矿供应链重构提速

矿业视野   2025-07-09 13:38:04

7月3日,中国电建发布公告,其子公司成功中标几内亚KEBO铝土矿2800万吨采矿运输项目,合同金额达50.63亿元。这一项目刷新了中资企业在西非铝土矿领域的单体投资纪录,也折射出全球铝资源供应链的深刻变革。依托“基建+资源”模式,中国资本正重塑铝土矿国际贸易格局。

资源缺口凸显,海外布局成关键

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,中国对铝土矿需求持续增长。国内铝土矿储量仅占全球约2%,优质资源日趋紧张,进口依赖度已突破70%。几内亚以其占全球28%的储量成为中国铝资源保障的关键支点。该国矿石品质优良,与中国氧化铝企业需求高度契合。

中国电建此次获得的2800万吨采矿权,相当于中国年进口量的10%,不仅缓解了国内原料压力,更提升了我国在全球铝土矿市场中的话语权。项目配套建设的197公里运输走廊,连接矿区与几内亚最大港口科纳克里,突破了长期物流瓶颈。该路线预计使矿石发运成本较传统线路下降18%,为项目经济性提供坚实支撑。

产业链深度整合,从“买矿”走向“控链”

此次中标涵盖采矿权及覆盖层剥离、废矿处理等全流程作业,标志着中国企业正深入铝土矿产业链核心环节。按当前价格计算,2800万吨矿石可转化为约1500万吨氧化铝,约占中国年表观消费量的12%。项目达产后,将对印尼、马来西亚等传统出口国形成竞争压力,倒逼国际矿业巨头调整供应策略,加速全球铝土矿格局重塑。

基建赋能成本优势,中国模式凸显竞争力

项目采用“基建+EPC”模式,由中国电建全面承建矿区道路、输变电等设施。行业测算显示,每增加1亿元基建投资,吨矿开采成本可下降4.2元。以50亿元投资额计算,项目全周期成本优势可达588元/吨,较非洲其他同类矿区低约15%。这种“基建效率+资源禀赋”组合,正在重构全球铝土矿成本曲线。

多重挑战犹存,长远布局方为根本

项目推进仍面临多重挑战:几内亚新矿法要求外资企业将收益的15%投入当地社区建设;矿区生态脆弱需采用特殊开采技术,设备投资预计增加12%;若欧盟碳关税扩展至氧化铝领域,使用非洲矿源的电解铝产品可能面临额外成本。这些风险亟需前瞻性应对策略。

从几内亚到印尼,从智利到哈萨克斯坦,中国企业正通过“基建换资源”、“投资换权益”等模式,构建覆盖矿产开发、氧化铝生产、电解铝制造的全产业链。随着中国资本深度参与全球70%的铝土矿资源,传统西方主导的定价机制面临变革,全球铝产业格局正迎来深度调整。

中国电建此次签约不仅是企业海外拓展的里程碑,更是中国在全球铝产业链布局的关键落子。当资源安全与产业升级成为时代命题,中国企业的海外矿业征程正为全球原材料供应体系注入新动能——这条延伸至西非的运输走廊,连接的不仅是矿山与港口,更是中国制造与世界资源的未来通途。

阅读2945次
返回
顶部
Baidu
map